1946年4月,他跟随吉黑纵队参与了解放长春作战,1947年他又陆续参加了夏季、秋季和冬季攻势作战,表现得都十分英勇,因此在作战休整期,他被派到了东北军政大学进行深造,之后很快就升任为警卫排排长。
接下来就是著名的辽沈战役了,当时李延年所在的十纵接到了上级命令,要不惜一切代价挡住廖耀湘兵团通过辽西走廊,给大部队包抄争取时间。
面对5倍于我方的兵力,李延年所在的十纵丝毫不怂,硬生生顶住了廖耀湘兵团三天三夜,让我军顺利地完成了包抄,事后李延年与其他战士们大受嘉奖。
此后,李延年跟随部队陆续参加了平津战役,宜沙战役,由于逢战必先,所以等到1950年被派到湘西剿匪的时候,他已经被擢升为连队指导员了,可见其备受信重。
战场上,要做勇敢的旗
而就在李延年还在湘西剿匪时,抗美援朝爆发了,李延年所在的部队被编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,正式开赴朝鲜作战。
作为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三营七连指导员,李延年始终坚持要给连队里的战士们充当一面旗帜,带领连队里的战士们报效祖国。
1951年10月8日,7连接到了上级命令,开始对失守的346高地实施反击,凭借着敌人两轮开炮中的间歇期,李延年带领团队从左路摸上了山头,9日清晨天还没亮,7连就与其他三个连队会合,抢回了阵地。
从敌人的手中抢回阵地,就算是胜利了一半,而剩下的一半则是迎着敌人的炮火坚守住这个阵地。
由于敌人武器先进,又使用炮弹冲击,负责驻守山头的三营官兵损失惨重,等到10月9日下午、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波进攻后,整个7连600多人,已经只剩下40人左右了。
看到这个场景,李延年站了出来。
他主动号召4个连的干部召开了一次集体会议,以旗帜精神鼓舞战士们不要放弃,一方面对牺牲的战士们抱以深切的缅怀,另外一方面又号召战士们向牺牲的烈士学习。
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站在面对敌人炮火的第1线,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,我军战士们才得以迅速整编,重新组织起了防线。
短短一天时间,李延年先后整编了5次队伍,在整个三营都几乎全部牺牲的情况下,硬生生地给部队保持了高昂的战斗热情。
也正是因为他的努力,47军的战线才能够没有在这里崩盘,可以说47军的反攻基础,有很大一块都是由他奠定的。
由于在这次战争中的出色表现,我军授予了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、给他记了特等功,表彰了他作为光荣旗帜的作用。
和平时,成为坚硬的砖
而从朝鲜战场上归来之后,李延年再次回归了部队之中,从光荣旗帜变回了一块坚硬的青砖,在部队中兢兢业业地工作了29年,可以说哪里需要,他就成为哪里的奠基石,任劳任怨。
1961年在北京定居的李延年突然接到了组织上的调令,要他去湖南和广西地区进行驻防。
要知道当时的湖广地带比较远,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,条件非常艰苦,因此在得知丈夫得到调令之后,李延年的妻子并不希望丈夫前去。
她觉得自己说的话没问题,却不想向来温和好说话的丈夫,在这件事情上发了脾气,
“作为党员就要对党有绝对的忠诚,作为军人更应该服从命令,哪里有让你讨价还价的余地?”
就这样,李延年一家搬到了湖广地区,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做着奉献,工作之余,看着妻子和孩子陪自己一起过艰难的生活,李延年又有些愧疚。
不过妻子虽然吃了很多苦,但是心中对丈夫并没有什么埋怨,因为她知道丈夫在从事伟大的事业
就这样,29年的岁月倏忽而逝,当退休后李延年也褪去了军人的强硬,只留下丈夫的温和。
离休后,愿为平凡的人
正式从部队上退下来之后,李延年就成为了各大中小学的常客,多次应邀去学校中演讲,进行爱国主义教育。
李延年是发自心底的愿意做这件事情的,不是为了满足所谓的虚荣,而是想将老一辈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。
在演讲中他会声情并茂地告诉孩子们,老一辈战士们做出了怎样的牺牲,但是他对于自己的贡献却是绝口不提。
而为了能够提高素养,更好地传播这种精神,他还坚持读书看报听广播、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时事政治,始终保持了政治立场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纯洁,拥护并贯彻着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。
与此同时,他还将自己获得的各类军功章,全部无偿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、广西军区军史馆以及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,可见其不重视虚名。
闲暇之余,李延年就帮助干休所进行各项建设,不仅给干休所献言献策,而且还捐献出了自己的绿植盆景,从方方面面上来看,他都保持了老英雄和老党员的革命本色。
在战争年代中,李延年立下过一次特等功、若干次其余军功,曾被授予一级英雄称号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、三级国旗勋章。
离休后,他又陆续被评为先进离休干部、优秀共产党员以及
“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”。
也正因如此2019年9月17日,他才能够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获得
“共和国勋章”
,这既是实至名归,也是国家对那群
“最可爱的人”
的深沉追思。
时光荏苒,英雄的故事却永远不会落幕,我们应当谨记历史,谨记那些守护我们的人的传奇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